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母亲

wentommy 乡闲 2022-04-07










妈妈的嘱托





2020年1月10日5点10分,我的妈妈走了。
感谢她在1月9号把我带到人间,做妈妈最爱的幺儿,整四十七年。
我是妈妈的骨肉,是她生命的延续。
为子为弟为夫为父,但愿自己能幸运地承继些许妈妈的品格——善良、宽容与爱。
妈妈,我爱你。








我的百天照





少小离家,此后二十余年,年均省亲不到十天。
妈妈15年确诊癌晚,同年我下岗赋闲,此后决定无节制争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年均陪伴陡升至三个月以上。
多么幸运的决定。
陪伴,是报答亲恩最好的方式。
妈妈弥留这三天,我的眼泪,超过了过去三十年。
劝自己不再哭。
妈妈生前留下的手机一直未关,当微信提示音又兀自响起,让人如何憋如何忍,只能在文昌的深夜街头,哭得浑身战栗。
切肤之痛骨肉分离!
妈妈,我爱你。




2015年夏 于铜梁老家




我很幸运














被推友揶揄,后悔当年放弃加拿大永居权了吧。
那是快二十年前咯,后悔与否,想想还是有纠结。
不过,能与母亲一起走过她今世最后五年,在弥留时听她摆了几个小时龙门阵。
妈妈走的时候,我就睡在她身边。
这五年,陪母亲三上仙女山避暑,四下海南过冬,妈住进了我和哥哥各自的北京新居,见到了孙子(哥哥次子)和孙女奇奇的出生和成长。
 我很幸运。



2020年夏天相聚于铜梁老家




捧灵回乡 吉地厚葬


2020年1月12日,哥俩守护着母亲的骨灰盒,从海南返回重庆。

哥哥特地买了头等舱。





哥俩小时候














重庆江北机场




妈妈在老家的葬礼非常隆重,也恰巧赶在了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前几天,众多亲友参加了告别仪式,见证了传统意义上的入土为安。

墓地和遗像的选择,都是母亲弥留之际亲口授权的,幸得如此,才没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重庆老乡刘虎、建宇等,执意赶来告别,外地的朋友,也托人送来花圈。

这些朋友多是“敏感”人士,也是母亲当年的担心,要我少与他们来往。

想来也是唏嘘。








 














妈妈选定的墓地就在县城边上,有山有湖有温泉,是她最喜欢的风景类型。

妈妈过世的第一个春节,我是陪爸爸在他的老家江津过的。

翻出这张1997年春节跟妈妈在江津长江边的合影,那时的她,年纪如我现在,那时的我,尚处青春年华。





1997年 四川江津






2020年1月24日,除夕。

故地重游,江畔春柳依在,却是第一个没有了母亲的春节。







丧母之痛,至今未能缓解半分。

我想,母亲是不愿意看到我的身心被如此折磨。

于是开始了跑步和健身。











世上只有妈妈好





小涛,你是不晓得你妈妈有多好。
才知道,有多少亲友,把她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才知道,妈妈是县中“安居三惠”之一,外号文学博士,秀外慧中,“连学校的炊事员都晓得”。
才知道,她三四十年前教过学生,这些年的走动探望,远超过了我。
妈妈的人生轨迹,基本锁定在了川东县城铜梁。
被亲情友爱容聚,被钦慕尊敬簇拥。
妈妈,您才是那本我永远读不完的书。





都说四川女性心灵手巧,而我的妈妈,正是一个把各种生活技能掌握得出神入化的人。

我从小就穿妈妈织的毛衣,而她的孙女奇奇,也感同身受了这份浓浓爱意。























在家整理妈妈遗物,看到她生前倾注了无限关爱的各种线衣,以及手绘的草图,几度泪流满面。














妈妈用钩针做出各式各样的包包,送给女性亲友们。














妈妈是废品利用的高手,她把飞机上的清洁纸袋叠成一只小鸟,把超市派发的海报做成各种形状的纸盘子,用于餐桌上收纳鱼刺骨头,还利用泡沫板和废旧布料,做成各种椅垫。

这几年妈妈身体不好很少下楼(我家住四楼没电梯),但她还是继续伺候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并且利用落叶落花做了很多创意手工。

银杏叶啊、三叶草啊、海棠花啊.......妈妈用胶水和纸,加之寥寥数笔,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


阳台的盆栽银杏














妈妈的味道


川中女子,大多有自己的拿手菜,并且在亲友间暗中比拼。

小时候的厨房,是我最牵挂的地方。

到各家做客,各位嬢嬢婶婶的饭菜吃了个遍,还就妈妈的味道,最好。

妈妈做菜,食材的选择,调料的拿捏,总是那么精到,而且屡有奇招,让人唇齿留香,牵挂异常。

多少亲友至今津津乐道,为了吃一口妈妈做的鱼,专程开车来串门。

我对厨房的痴恋,以及被亲友偶尔提及的烹饪“天分”,大抵来自于母亲的熏陶。

妈妈做的香肠腊肉,不仅街坊乡邻,亦由各地的亲戚,口口香传了几十年。

她也是亲友们的“技术指导”,每年总有人登门,细细问了做工流程,甚至提来大块大块的“坐凳肉”,央她亲手腌制。








妈妈手书



延伸阅读


腊味与乡愁



母亲生于水乡农家,自幼习得并笃信各种草根药引偏方。

在与癌晚博弈的五年,各间医院多少大夫把我们叫去,指着胸片化验单,或暗示或明言:时日无多。







依顺了母亲对中草药哲学以及对海南福地的心理寄托。

何必与老人家来一场中西医之辩,徒增她的困扰焦虑。

强心针也罢,安慰剂也好,多少病情相似的老友,在化疗手术后先她而走,妈妈赢得了比较有生存质量的五年。




                                                                    文昌海滩忆母



听妈妈的话












妈妈,我想你。






 

传媒观察


传媒江湖与浆糊

张记者与火书记

采访受阻那点事儿

新闻照片的解读艺术

媒体的AB面

京华烟云

“校友”郝鹏程

京剧、外国人与斯巴达

 洋人漂亮话与民族自尊心

那个提问的外媒记者

 胡侃偶记(中美篇)

胡侃偶记之『推特篇』

卖萌也得港基本法

请酌情停止称呼新华社为“国社”

在潘董带领下的自媒体大V们



随笔

双城记

 犯冲与违章

戒谣如戒毒

抱歉,我不会

老年人的“坏”习惯

警惕右倾逃跑主义

食品安全大于天

若有来生不做官

爱国故事与爱国事故

 移民与爱国

安居坝坝宴

阑尾与档案

雷锋与西点

『知无知』前传

闲话伊朗

闲话《口炮》

闲谈『爹文化』

闲话竞技体育

晃晃,我们会永远爱你

『小粉红』用词初探

送孙荣成山城之秦城

禁放、咪师,运动了


传奇人物

闲话未未

姐的宽容

生于五十年代

别了,石光荣

记者刘虎的346天

哈儿律师任建宇

从厅长到死囚

贾氏敬龙祭

老蛮子的微博人生

一个都不原谅

私仇与公义

小崔的私仇与人民的战争

 

正能量人物

小靓故事

刀笔书生李北方

点子正与他的战友们

鹰帝考

郭松民考

朱继东考

黄安考

西部英雄林社长

左翼文人之“金莲”情结

“谔谔”之士刘上将

鲍迪克钓鱼简史『上』

鲍氏钓鱼简史『续』

蝶恋花·兼答柳嘉衣


平学笔记

文章千古事 最慎数小平

『平学笔记』之修辞考

小平治美简史

平侯考


南学笔记

司马南合影哲学考

 纪南事变

南子“三天教授”之旅

庆东教授二三事


英语话题

爱恨英语 

从“看门狗”小议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中英文互译下的复杂中国

全民学习


朝鲜问题

恩恩推特语录第一弹

恩恩推特语录『第二弹』之畅谈美帝国主义

萨德危机掩盖的朝鲜罪恶

也说《我的战争》

 

过往报道

天津笔记:那些牺牲的19岁

天津笔记 

震区记忆

卓达旧事

上帝抛弃了那个吃饱饭的人

死于枪下的儿子和死于车祸的母亲


生活·家


安居坝坝宴

腊味与乡愁

「三娃厨房」周年记

闲话川味

绿皮车

晃晃,我将永远爱你

奇奇两岁啦

南宫景区亲子游

妈妈,我等着妳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